时间:2023/5/15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刘军连出诊时间 http://m.39.net/pf/a_9392527.html

《废都》曾因“大尺度”被禁16年,创作这部小说时正处于贾平凹自己最痛苦的时期。小说后来遭遇的“封禁”,更成为贾平凹心中10多年的阴影。

《废都》创作前的某一年,南方发大水,一个村子流行肝病。贾平凹感冒了,需要打一种柴胡,打的时候针头没有得到很好的消毒。据他回忆,那个针头是拔下来在沸水里煮,接着再给另一个人打。就这样,他也患上了病。

祸不单行,年贾平凹的父亲去世了。这对于贾平凹而言,更是一个沉痛打击。

家人离世、身体患病,种种困恼、问题夹杂,贾平凹看待世界的观念和想法也有了变化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贾平凹开始起笔《废都》。

贾平凹说,写《废都》的时候其实他最痛苦的时候。刺骨寒冬,贾平凹住在朋友家,屋里没有暖气,他就一个劲儿地闷头写作。他那时规定自己必须写作10个小时,除了睡觉、吃饭、上厕所,实实在在写上10个小时。用朋友的话讲,他就像个“写作机器”。

《废都》小说围绕“文人”庄之蝶展开,他与妻子夫妻生活的苦闷、与情人之间的欢愉、与各种女人之间的流连和忘我。庄之蝶一腔雄心想要成就诸多女人,但最终女人没拯救,连自己也无法拯救。

《废都》揭示了都市人物的苦闷、狂妄和颓废,刚出版的前半年好评如潮,但半年后,一边倒地批评声如潮,小说存在大量情欲描写,也因此一度被认定为“禁书”。短短几月,贾平凹深刻感到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。

贾平凹曾说,《废都》为其带来的阴影,几乎持续了10多年,其中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。《废都》再次被认可,是后来在法国获得费米娜文学奖。一段时间内,《废都》这本书的传播依托于“盗版”。

贾平凹回忆,此书获奖后,总有人拿来请他签字,结果他一看那根本原版《废都》,就是个“盗版”,于是他就留一半在身边,最后没想到他家里竟然藏了60多本不同版本的《废都》。

回顾贾平凹的创作之路,一定不得不提他的亲人与他的家乡。

贾平凹的父亲走得早,于是他也加倍珍惜和孝顺老母亲。母亲说话十分幽默,像“说书”一样,贾平凹《秦腔》中许多细节人物关系,都是来自与母亲的交流。他写作时,母亲也常常坐在旁边,生怕他写字写累了,总劝他去歇一会。

母亲80岁时去世,贾平凹在母亲晚年时常陪左右,母亲生命最后一刻,他都陪在床头。最终,以家乡的传统习俗为母亲送葬。

他说,故乡是以父母存在而存在的,父母不在了,故乡只是一个名义上、字面上的故乡。但也恰恰是这块“血地”,为他写作带来了灵感。多年后,贾平凹再回家乡,村里的老乡亲们都亲切地与其交流,他的书还在村中幼儿的手中传递,可见他的作品和他这个人,是乡亲们的骄傲,也是这个村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把与父母相关的、与故乡相关的、把联结自己血脉、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写透彻的,便是《秦腔》这部小说。

创作《秦腔》时,贾平凹继续开启他“写作机器”模式。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,窗帘拉低,点一根香、烧一杯水,今天的写作就开始了,这样的状态每天至少要保持6个小时。在这期间,别人给他打电话,他都不接,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,投入忘我地创作之中。

《秦腔》中很多人物,都能在他的乡亲们在中间找到原型,质朴、真实从而深入、升华。年,《秦腔》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,也是对贾平凹这份真挚创作热情的真切回馈。

《秦腔》的获奖,也一扫此前《废都》带来了10多年的心里阴霾,贾平凹的内心也由阴转晴。此外,随着《秦腔》走红,故乡棣花老街也逐渐被大众熟知,成为了许多文学爱好者旅游打卡的胜地,老家乡亲们的收入因贾平凹的作品随之增长,也让他感到回报故乡、效力家乡的欣慰和满足。

贾平凹的作品从商州故事写起,后来写到陕西、再到秦岭。这些作品的成功不仅奠定了贾平凹在文坛的位置,也让贾平凹更深刻感受到家乡给予自己的养料多么扎实、又多么充分。家乡为其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,另一方面家乡文化和风土也因其被更多人熟知和认可。常说人杰地灵,“地”养育了人,人也回报“地”,人们与故乡在互为依赖的关系中互相成就、塑造。

有人曾评论贾平凹,他的作品体现古典文学完美性,又充满现代精神,这是当代文学的境界。

《废都》曾是贾平凹的“痛”,随着作品被主流认可,这份“痛”反而成为了如今成功的必经之路。年《废都》再版,与《浮躁》《秦腔》一起被称为“贾平凹三部曲”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shangzhouzx.com/szsjt/12835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