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/1/22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白癜风专业治疗 https://wap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

古“层峰驿”故址考(定)

文/雷家炳

“层峰驿”,为旧时蓝武古道(蓝田至武关间)上的一个驿站。因驿馆中有桐树而著称,故异名为“桐树馆”。历史上尤其是唐代,有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诗章。

唐·元和五年(),元稹贬掾江陵。三月二十四日宿层峰馆。作有寄送给在长安的好友白居易的《三月二十四宿层峰驿夜对桐花寄乐天》诗:

微月照桐花,

月微花漠漠。

怨澹不胜情,

低回拂帘幕。

叶新阴影细,

露重枝条弱。

夜久春恨多,

风清暗香薄。

是夕远思君,

思君瘦如削。

但感事暌违,

非言官好恶。

奏书金銮殿,

步屣青龙阁。

我在山馆中,

满地桐花落。

元和十年(),元稹接到朝廷诏书调其回京,途中又住层峰驿,望着昔日驿站里的桐树,看到桐树上原来的幼枝也已经老了,回忆往事,见景生情,感慨之余,慨然提笔写下了《桐孙诗并序》曰“元和五年(),予贬掾江陵。三月二十四日宿层峰馆。山月晓时,见桐花满地,因有八韵寄白翰林诗。当时草蹙,未暇纪题。及今六年,诏许西归。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,予亦白须两茎而苍然斑鬓。感念前事,因题旧诗,仍赋桐孙诗一绝。又不知几何年复来商山道中。元和十年正月题:

去日桐花半桐叶,

别来桐树老桐孙。

城中过尽无穷事,

白发满头归故园。

唐·元和十四年()正月八日,唐宪宗奉迎佛骨,韩愈(昌黎)上《论佛骨表》极言其弊,触及龙怒,遭贬为潮州刺史。十四日离京,由蓝武道赴潮。韩愈启行后,有司以罪人家属不可留京师,迫遣眷属尾随乘驿;其第四女儿挐,年方十二,病在席,既惊痛与其父诀,又舆致走道,撼顿失饮食节,死于层峰驿,即瘞道南山下。元和十五年()九月,韩愈得赦由潮州返京时过此,作有一首痛心疾首,催人泪下的《留题层峰驿梁》悼亡女诗,文曰“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剌史,乘驿赴任。其后家亦谴逐,小女道死,殡之层峰驿旁山下。蒙恩还朝,过其墓,留《题驿梁》诗:

数条藤束木皮棺,

草殡荒山白骨寒。

惊恐入心身已病,

扶舁沿路众知难。

绕坟不暇号三匝,

设祭惟闻饭一盘。

致汝无辜由我罪,

百年惭痛泪阑干。

长庆三年()十月,韩愈任京兆尹,乃将亡女尸骨移葬故乡河阳(今河南孟州市),并撰祭女文《女圹铭》:

女挐,韩愈退之第四女也,慧而早死。愈之为少秋官,言佛夷鬼,其法乱治,梁武事之,卒有侯景之败,可一扫刮绝去,不宜使烂漫。天子谓其言不祥,斥之潮州汉南海揭阳之地。愈既行,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,迫遣之。女挐年十二,病在席,既惊痛与其父诀,又舆致走道撼顿,失食饮节,死于商南层峰驿,即瘗道南山下。五年,愈为京兆,始令子弟与其姆易棺衾,归女挐之骨于河南之河阳韩氏墓葬之。女挐死当元和十四年二月二日。其发而归,在长庆三年十月之四日。其葬在十一月之十一日。铭曰:汝宗葬于是。汝安归之。惟永宁!

元和十五年庚子()夏,白居易接到任职尚书司门员外郎的诏命。自忠州召还回京。返程商山路中,曾感慨“六年不死却归来,道著姓名人不识”,惊讶著人们的健忘,百感交集作出了《商山路有感》:

万里路常在,

六年身始归。

所经多旧馆,

太半主人非。

当在此值身层峰驿馆时,心情万分复杂,希望自己再也不要重复以前的悲剧,再次外贬。故又作了《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》诗:

与君前后多迁谪,

五度经过此路隅。

笑问中庭老桐树,

这回归去免来无?

然而,回到长安不久的白居易,放弃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京官,在仕途上选择外任,长庆二年()七月,白居易重新踏上商山道,远赴杭州任刺史。再度经桐树馆时,见到昔日题於梁上之诗,当年的情绪又被勾起,遂写出《桐树馆重题》诗:

阶前下马时,

梁上题诗处。

惨澹病使君,

萧疏老松树。

自嗟还自哂,

又向杭州去。

《樊川诗集·外集》中有杜牧《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》云:

孤驿在重阻,

云根掩柴扉。

数声暮禽切,

万壑秋意归。

心驰碧泉涧,

目断青琐闱。

明日武关外,

梦魂劳远飞。

此外,明·温纯,三原人。嘉靖四十四年进士,万历初,用荐起河南参议。十二年,以大理卿改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,巡抚浙江。入为户部左侍郎,进右副都御史,督仓场,进南京吏部尚书,召拜工部尚书。父老,乞养归。还乡途中作有《入层峰驿宿武关》,即后之《过武关》诗云:

关塞空秦汉,

风尘感岁华。

猿啼惟鸟道,

犬吠有人家。

孤嶂天疑近,

穷途日易斜。

商山知不远,

吾欲了生涯。

由此可见:古“层峰驿”凝结了多少诗人的愁思与情怀。然而,古层峰驿故址究竟在哪里?历有争议,众说不一。有说在“今陕西省丹凤县武关镇西北。”也有说在“今商南县城处”;而更多的则是说“在今陕西省商南县西皂角铺。”然而,经考证,得出的明确结论是:唐·层峰驿故址实为今丹凤县桃花铺与武关间的铁峪铺处;明·则以今商南县城处称古层峰辖区;而清代将今商南县城西的皂角铺讹为“层峰驿”,纯属臆测误断而有悖史实。

一、古层峰驿故址实为今丹凤县武关内的铁峪铺。

1、首先,以“诗”证“史”,可显现史事之面目。古诗、尤其是唐诗,是极其宝贵的史料。唐代诗学发达,文人对于一切事物喜欢以诗篇发之,朋友通讯,更是经常以诗代文,所以一部《全唐诗》寓含的史料极其丰富,研究唐史,唐诗无疑为史料宝库之一。而从上面这些古诗中即可明确,唐时的层峰驿系武关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,因驿馆中有老桐树而著称,故亦俗称“桐树馆”。这“桐树馆”系“层峰驿”之异名而无疑。

2、其次,从杜牧《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》这首诗题与“明日武关外,梦魂劳远飞。”之句,即可明确:古层峰驿故址在武关内,最接近武关的一个驿馆而无疑。众所周知,杜牧(公元-公元约年),字牧之,系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,授弘文馆校书郎。后赴江西观察使幕,转淮南节度使幕,又入观察使幕,理人国史馆修撰。是晚唐杰出的诗人、散文家,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其《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》属时人时地纪事诗,可谓真实确切而不会有讹。

此外,明·工部尚书三原温纯“父老,乞养归。还乡途中作有《入层峰驿宿武关》诗(即后之《过武关》),其诗题及“商山知不远,吾欲了生涯”之句,则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层峰驿在武关内而无疑。

3、据著名历史学家,专治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,以治学严谨闻名的严耕望先生《蓝田武关驿道考》明载:“层峰驿:由蓝田关至武关,此为必经之道;在商岭(山)之东,武关之西,为武关内第一驿。”且其《唐长安、商州、邓州驿路示意图》中,亦明标层峰驿系桃花铺与武关间的今丹凤之铁峪铺处。

4、从历史常识看:驿站,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、换马的场所。早期的公文和军情,主要依靠人力步递,故在春秋时期,人们把边境内外传递文书的机构叫做“邮”。邮距为25公里,是一个成年人当天能往返的距离。秦时所设置的“十里一亭”,在交通干线上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,被时人称为“邮亭”。汉初“改邮置驿”,即改人力步行递送为骑马快递,并规定“三十里一驿”。到了开放的唐代,交流频繁,各国使节和官员公差往来大为增加,朝廷干脆改驿为馆驿,以突出其迎来送往的“馆舍”功能。唐代驿站之设置,亦大抵三十里为一驿。

严耕望先生《蓝田武关驿道考》载:“唐代沿武关道曾设“传军国急报,达官司文书”的驿站共18个:自长安都亭驿东南行经五松驿,蓝田驿、青泥驿、韩公驿、兰桥驿、兰溪驿、北川驿、安山驿、仙娥驿至商州;四浩驿、洛源驿、棣华驿至丹凤;东去经桃花驿、层峰驿、武关驿、青云驿至商南;再东去至阳城驿。”其商州境十二个驿站中,明标层峰驿在桃花驿与武关驿间之铁峪铺。而《陕西公路志》亦有:“商洛县(治所在今商镇),再东经桃花驿(今桃花铺)、层峰驿(今铁峪铺)、武关驿(今武关)、青云驿、阳城驿(唐末称富水驿)”的记载,且更加具体明确地在层峰驿后加注了(今铁峪铺)。

鉴此,当可确定:唐·层峰驿(馆)故址,为武关与桃花铺间之今“铁峪铺”而毋庸置疑。

二、明·以今商南县城区为层峰。

嘉靖三十一年(),由时任知县李鸿渐创辑·郡人任庆云重编之《商略·商南县集》“地理”篇中“旧治:唐·层峰驿。”这“旧治”二字的词解释义:本来是指从前或原来所管辖的地区。而这“旧治:唐·层峰驿。”亦系引《旧舆图志》“魏废南商为层峰驿”之意。是指商南县这个地方从前曾属层峰驿所辖区域,并非指“层峰驿馆”而言。民国期间人们借县城北面“双峰”之名,亦将县区附会为“层峰”。如当时的“层峰区”、“层峰镇”与“层峰小学堂”等。

三、清代将商南县城西之皂角铺讹为古层峰驿,属臆测、妄推与误断而有悖史实。

追根溯源,谓“商南县城西皂角铺为古层峰驿”之妄说,出自清乾隆十七年由时任知县罗文思编纂的《商南县志》中。从其:“或疑富水为层峰驿,又谓层峰驿在商州境;按《通志》景明元年置南商县,在今商南西,则非东之富水明甚。《旧舆图志》:魏废南商为层峰驿,明以层峰驿为商南;唐初,阳城驿继改富水驿,由富水驰层峰一驿,由层峰驰武关一驿,则层峰驿非在商州又明甚。”之记载:以及其《建置》中“《州旧志》成化十三年(当为十二年)巡抚原杰奏分商县以东地置商南县,初置层峰驿(县西皂角铺),徙治沐水西(即今治)。《通志》谓上二说不同。大抵初创置县于层峰驿,后徙治于沐水西云。今考各碑,自成化十三年奏请建城,至成化十七年工乃告竣,非二说有不同也。”这两段记载中,便显见其将商南县西皂角铺讹为层峰驿的致错出处与根由了。

首先、从其“或疑”与“大抵”之笔看,便知其原本对层峰驿故址并不清根,而是臆测、妄推与误断而将皂角铺讹为层峰驿了。

其次、正因将商南县城西皂角铺讹作层峰驿属臆测、妄推与误断,故而矛盾重重、破绽多多而不符史实。

1、首先从地貌看,皂角铺北面系老君山耸立与大岭遮拦,并看不到“双峰”,这与“层峰”地名根本不相称;而峰峦层叠的铁峪铺才符合层峰名称。其次,从历史上看,皂角铺,自古以来历称“分水岭”,因岭东水流归县河,岭西水流注入毛河而名;宋代后因传说赵匡胤送京娘在此留下了玉带石,故亦名“玉带石”:清代因店铺下首大皂角树而名称“皂角铺”。而知县罗文思却将其讹为“层峰驿”,是毫无根据与道理的。再者,在北魏时古层峰驿曾为苌和郡与其所辖的南商县治所所在地,这样一座州、县两级共同治所的城池,根本不可能设在狭小的皂角铺。本人也正是对这些不现实、不合理因素产生了疑虑,才引发对层峰驿故址进行广泛考证与深入查究的。

2、从其“由富水驰层峰一驿,由层峰驰武关一驿”记载看,其亦知晓“层峰驿驰武关一驿”这一历史故实与定论;然而却将方向弄颠倒了。原本这“层峰驿驰武关一驿”系指由西向东而言,而并非由东向西而言。更何况,皂角铺驰武关并非一驿。殊不知其间还有捉马沟、试马寨、清油河三个街镇,试马寨为古石马驿(见明《商略·商南县集》),尤其是清油河为古青云驿,系武关外第一驿。这“层峰驿驰武关一驿”明显与史实相悖而不相符。

3、乾隆志多处矛盾记载,本身就说明层峰驿并非在皂角铺。例一:韩愈《女圹铭》:“女挐年十二,病在席,既惊痛与其父诀,又舆致走道,撼顿失饮食节,死于商南层峰驿,即瘞(yi掩埋)道南山下”。而《乾隆志》则载为“古层峰驿路北半亩一区,残石数十片,韩文公贬潮州时,女亡葬是地曰暂厝处。”显见其“路北半亩一区”与原“即瘞道南山下”背道而驰而驴唇不对马嘴。例二,其“或曰文公诛茅建亭憩息于墓旁。”实为“莫须有”;然却杜撰出:“唐韩文公过层峰驿,亭址存,诗入艺文。”并且还进一步将其更名“层驿文亭”列入商南八景。导致以讹传讹,人云亦云。

4、乾隆《志》中“成化十三年(当为十二年)巡抚原杰奏分商县以东地置商南县,初置层峰驿(县西皂角铺),徙治沐水西(即今治)”之记载,不仅将层峰驿错讹为(县西皂角铺),而且捏造了“治所初置皂角铺”的历史。其实,建县的同时,就选定了沐河西(今县城处)筑城,从没有在皂角铺建城的历史。

其一、《商略》明载“成化丙申十二年(),钦差巡抚都御史原公杰,余公子俊,暨陕之按察使王公朝远,副使王公瀛,布政司参议王公瓘,询谟僉同,相地于州之东,创建兹县以处置之”。同时就选定了沐河西(今县城处)筑城,事实上,从没有“初置层峰驿(县西皂角铺),徙治沐水西(即今治)”一说。

其二、从《商略商南县集》中“城池:成化丁酉(·成化十三年),开设知县郑瑛创筑,至辛丑(成化十七年)工峻。”之记载看,亦无关皂角铺之事。

其三、从学副使伍福·《行历商南诗》中“商州东行三百余里,地曰沐河,四面峻岭,其中平墟。…成化十二年冬,右都御使阳城原公,暨大理少卿吴公,奉命安辑流民,开设商南县治。次年春,予驻节于此,则城市、公署、学校、民居焕然一新。”之记载,充分说明创县同时即选定沐河西(今县城处)筑建县城。

其四、再从户部司政长安进士·萧谦《庙学记》中“初至,视事于茅宇下,慨然以庙学为虑”之记载看,即说明当初筑建县城时,系就地建茅舍办公与督役,亦不涉及皂角铺。……尤其是据其“经始于成化丁酉()冬十月,訖工于乙亥()秋八月,释菜礼即成。”的记载看,更说明当时随着一个个建筑物的建成,便随即进驻利用之情境,并非是在成化十七年整体城建工峻后,才乔迁的。显见这“初置层峰驿(县西皂角铺),徙治沐水西(即今治)”纯属莫须有与讹传。

四,究其将皂角铺讹为层峰驿之错误原因。

1、因知县罗文思不是当地人,且在任时间不长,故而对驿程地情不够熟悉,再加上考证不缜密,论断未精审之故。

2、显系其因将后魏时的“南商县”等同于今之商南县之故。从其“《地形志》:“苌和郡:景明元年置(),领一县:南商。”和“《舆图志》魏废南商为层峰驿”之记载看。其亦明了“北魏景明元年(),曾在商南一带设立了苌和郡,领南商一县”的历史。然而,却错将后魏时南商县疆境锁定于后来的商南县境内了。正因如此,境内东有富水驿,西有青云驿(清油河),不得不将作为治所的“层峰驿”安放在切中点处的皂角铺。显属臆测、误推与错断。

3、对史料的误读而致错。其一:“《通志》景明元年置南商县,在今商南西”,而乾隆志则加了“县城”二字,载为“南商县,在今商南县城西”;因此,才将武关内铁峪铺处之层峰驿,讹为武关外的商南县城西的皂角铺了,显见此系致错又一缘故。

4、韩愈《女圹铭》“女挐年十二,病在席,既惊痛与其父诀,又舆致走道撼顿,失食饮节,死于商南层峰驿,即瘗道南山下。”之记载中的“商南层峰驿”原本是指“商山”或当时的“商洛县(治所在今丹凤商镇)”之南而言,因唐时还没有商南县。然而,罗文思乾隆《志》则在其后添加了一个“县”字,这样一来,原本“商南层峰驿”便演变成“商南县层峰驿”了,显见为讹误之又一缘故。据此,严耕望先生作出了:“志书皆误!层峰驿必非在商南县境”之准确结论。

5、再从北魏“苌和郡领南商一县”来看,虽其疆界无考,然从其治所层峰驿位于今铁峪铺来看,明显包括今丹凤县东部地区,其疆界当大不小,远非今之商南县境而言。尤其是,在北魏时,层峰驿系苌和郡与其下辖的南商县共同治所所在地,这样一座州县两级治所的城池亦不可能设在长不足二百米,宽不到50米的“皂角铺”这样一个狭小山沟处。更何况沿途的清油河、试马寨与现城区及富水都要宽阔的多,显见不合情理与实际。更何况当年流传的“狗叼罗盘觅县城”故事中,只传说从清油河、试马寨、百家川寻到过风楼,又经小梨园寻觅到沐河西才选定了城址,从未提说过皂角铺。

综上所述,即可得出明确的结论:“古层峰驿”故址当在今丹凤县武关内之铁峪铺而无疑。亦说明《乾隆志》“层峰驿在商南县西皂角铺”与“初治层峰驿”之说,纯属臆测、误断与讹传而有悖史实。然旧《州志》、旧《通志》和《新志》皆引此谬说,且相互订证。导致人云亦云、以讹传讹至今。尤其是我写了《新创建商南县的时间与历史背景考》和《古层峰驿故址考》后,年《断代志》仍坚持应用了旧志中“成化十三年”这一错误建县年份与“初治层峰驿”这一莫须有之城址说。尤其是文人们演绎“层峰驿在皂角铺”的杜撰文章满天飞,连“百科”也被误导。为明辨是非、正本清源,遏制以讹传讹之风,特重发此《古层峰驿故址考》,以供大家辨识与正本清源。欢迎大家批评和讨论。

(.7.26初稿,年清明节修定)

附:唐长安、商州、邓州驿路示意图

阳城风云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shangzhouzx.com/szscz/13132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