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/4/12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《文学的故乡》是中国电视人第一次深度聚焦中国当代文学和作家,以影像为载体寻找文学的发生与萌芽,用真实记录为手段,为中国当代文学存像,是文化纪录片的一种新探索。

莫言的高密、贾平凹的商州、刘震云的延津、阿来的嘉绒藏区、迟子建的东北、毕飞宇的苏北……一部系列纪录片跟随作家们回到故乡,回到文学创作的现场,还原他们的童年往事和创作历程,揭示他们如何将生活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。这部纪录片,就是即将在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《文学的故乡》。

5月25日,纪录片《文学的故乡》首映式在北京举行,影片记录对象莫言、刘震云、阿来,播出方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以及该片总导演、北师大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等出席活动。

主创团队

《文学的故乡》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出品,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制作,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提供学术支持。年春季,《文学的故乡》由央视纪录频道正式立项,整个系列分为《莫言》《贾平凹》《刘震云》《阿来》《迟子建》《毕飞宇》六部,其中《莫言》入选了中宣部、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“纪录中国”传播工程项目。

让观众找到自己的“文学故乡”

“我特别遗憾的是,鲁迅先生没有留下任何的活动影像。”张同道回忆,摄制该纪录片的初衷便来源于此,他希望记录下“当代的鲁迅”“当下的李杜”。“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片文学的故乡,这个故乡就是你心灵的家园,精神的故乡。”张同道说故乡是作家文学诞生的地方,他称其为文学的现场。在拍这些作家的过程中,他也在思考中国土地和文化的关系,“当我们谈论文化时,千万不要忘记文化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,这片土地长出了粮食,长出了草木,也长出了文学”。

张同道

为了让《文学的故乡》“扎下去”,张同道带领团队历时两年,从零下42摄氏度的北极村到海拔米的巴郎山,从滔滔黄河到滚滚长江,从绵延千里的秦岭到一马平川的高密,追随6位文学家回到他们出生的村庄,回到文学创作的现场,还原他们的童年往事和创作历程,揭示他们如何将生活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。

同时,摄制组还采访了近30位翻译家、汉学家、出版人、作家和学者,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评委,追寻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踪迹。近些年,中国当代文学的大量作品被翻译成各国语言,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文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但用纪录片形式对其进行表达,《文学的故乡》算得上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。

梁红

在梁红看来,《文学的故乡》不仅是6位作家的个人自传,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画像。“这是中国电视人第一次对中国当代文学和作家实现深度聚焦,以影像为载体寻找文学的发生与萌芽,用真实记录为手段,为中国当代文学存像,更是进一步丰富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版图,勾勒出一幅属于中国的文学风景。”她相信此片“不仅能为文学爱好者带来一次视听盛宴,也能够推动大众对于文学的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shangzhouzx.com/szscz/12714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